22个共建项目、120条任务清单……在韶关南雄这片红色热土,一场学校与地方的“双向奔赴”仍在上演。
2023年8月以来,在广东省教育厅的大力指导和关心支持下,韶关学院、惠州工程职业学院与南雄市结对共建。
教育、产业、医疗,作为南雄三张靓丽的名片,正因韶关学院的结对共建而更加熠熠生辉。
共建成熟工作机制
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校内“双百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双百行动”工作专班和驻县服务队落实落细的工作机制。
2024年全省教育科技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行动成果展示及交流活动,将选定在共建地——南雄举办,这无疑是对双方共建成果的极大肯定。
韶关学院科技特派员在田间与农户交流油菜种植方法
技术优势赋能本土产业
2个月前,在水口镇政府四楼的小会议室里,十多个人围坐一堂,细细品味着手中的茶饮。这可不是“茶话会”,而是严肃的“新口味研讨会”。他们手中拿的将是下一代“广府藤茶”。
一年前,韶关学院食品学院便“盯”上了水口镇的藤茶,布下“施工图”——把一株株藤茶变成一瓶瓶饮料,变成镇里的特色产业。如今,首批销售近10万瓶,第二批产品即将投入生产。
韶关学院师生为粤北蝴蝶兰种植提供科技服务
一年多来,众多二级学院立足自身技术优势,赋能当地产业。
生物与农业学院郑秋桦团队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构建了韶关、清远、赣州三地市五县区蝴蝶兰产业带,预计可吸纳1000余名劳动力就业,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近1000万元。
化学与土木工程学院莫云燕团队则为南雄的化工企业自由能提供全面技术支持,投入2000万元新建的化妆品气雾剂生产线预计投产后将新增产值超2亿元。
擦亮南雄“中医”底色
在南雄卫健局会议室里,医学院和南雄卫健系统的领导和代表围绕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重点特色专科建设、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展开火热的讨论。
面对南雄基层医疗人才短缺、设备不全、中医特色不明显等难题,韶关学院挂牌成立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养基地,大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通过专题讲座、技术培训、爱心义诊等方式全方位提升南雄医疗服务能力。
藤茶叶熬煮后,韶关学院师生在实验室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当前,医学院每月派遣2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驻点帮扶水口镇人民医院,定期开展义诊活动,筹集的80万元资金计划在珠玑、水口镇建设中医馆。
“四维一体”助力教育强基
在南雄市实验小学的运动场中,老师带着小朋友们正围成一圈。这不是普通的“丢手绢”,而是韶关学院的专家在开展心理乐趣游园活动。
这是韶关学院定期为南雄34所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一幕,这样的活动已惠及6000余名师生。
为助力教育强基,韶关学院为南雄培训中小学教师700余名,选派优秀教师挂任副校长,开展定期送教下乡,来雄支教实习达400人次;开展“山里红”课后服务活动,惠及南雄1000余名师生;此外,还挖掘地方文化,开展“红色南雄研学”“点亮红色灯塔 走进红色南雄”等主题展演活动,创作了多部富有思想感染力的艺术作品……形成“师资提升-课程补充-文化挖掘-活动赋能”“四维一体”的帮扶工作局面。
韶关学院科技特派员与村民讨论乡村规划设计方案
打造“四带四促”党建工作新品牌
一年前,学校党委书记孔云龙反复思忖,如何建设好“双百行动”三方共建工作品牌,建设什么样的共建品牌?他总在“双百行动”各种大小会议上强调,要以党建引领打造三方共建品牌。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韶关学院按照“一年抓创建、两年争示范、三年成品牌”的总体要求,推进七大主要任务的建设工作,“党建引领‘四带四促’,筑牢‘双百行动’战斗堡垒”党建工作新品牌初见成效,推动形成“党组织动员带领持续有力、党员干部带头参与给力、专家人才带路精准发力、示范典型带动引领聚力”的生动局面,发动师生党员干部14779人次,专家409人次投入关键技术攻关。
责任编辑:姜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