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业务 > 教研之窗

聚焦新课程理念 赋能课堂提质增效

作者:韶关市第一中学 钟省华 来源:教科院 发布时间:2025-04-11 09:05:26
【打印】 【字体:

  为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推动新教材教学实践创新,助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日前,韶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韶关市第一中学举办“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课例展示活动”。全市共有137名初中地理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三位教师基于新教材内容,以多样化教学策略呈现了三节精彩课堂。韶关市第一中学钟省华老师以“一滴石油的使命”为情境贯穿课堂,引导学生探究中东石油资源对世界和中东的影响。韶关市第三中学黄敏怡老师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第1课时)》中,创新引入“非洲货币”,带领学生通过货币图案探究区域自然环境特征。韶关实验中学朱广飞老师执教《俄罗斯》时,以思维导图为工具,引导学生梳理俄罗斯工业分布与资源的逻辑关系,充分体现“思维外显化、学习结构化”的新课程理念。

  课后,黄敏仪和朱广飞两位教师结合各自的市立项课题研究主题,说明教学设计的目标、过程和意图。黄敏仪老师以《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例,结合课例解析如何通过构建一套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教学模式,确保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活动丰富、评价任务有效,实现素养落地。她提出“教学评一致性”需以学生表现为主,通过课堂观察量表及时反馈,让学习效果“看得见”。朱广飞老师在《思维可视化视角下的区域工业分析》报告中,分享了思维导图在突破区域地理教学难点中的应用策略。他强调: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可视化可将空间分布、因果联系、对比分析等复杂思维可视化,将碎片信息整合为逻辑清晰的视觉网络,降低学习难度。

  活动最后,韶关市地理教研员李文老师对课例进行深度点评。她充分肯定三位教师“以生为本、素养立意”的教学设计,并围绕新课标理念与信息技术融合提出专业建议,希望老师可以实现技术赋能素养课堂。李老师呼吁教师积极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构建“精准化、互动化、个性化”的地理课堂,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学生深度学习。

  本次活动通过课例示范、思维碰撞与专业引领,为韶关市初中地理教学指明了方向。面对新教材、新课程,韶关地理教师将以核心素养为纲,以创新实践为径,持续探索“减负增效”的课堂新样态,为培养新时代地理人才蓄力前行。

相关文件:

相关信息

Baidu
map